唯独在神启示的范围内人才能认识神。如果人能认识神是真的,那么这事实就证明神愿将祂自己启示给人(叫人认识祂)。有关受造物的知识,也完全得依靠神,但仍然是有限的。如果在研究无生气的自然界,人类的知识都感到有限,那么在研究有生命气息,有理性的受造物时,这种有限岂不是更明显吗?要认识人,必须对方在我们里面有所反应。人的外部表现之后尚有神秘的生命,是外面难以窥知的,若要认识他,多半要靠他本人内心的流露。
神完全独立,有完全的主权,而人一切的知识都要依靠祂。我们不能以祂为研究对象,除非祂向我们显现。因此认识神是可能的,但只有从神那方面启示他自己为根据。只有当神甘愿启示他自己的时候,人才能认识神。
神启示的来源、内容与目的
圣经用不同的字眼来说明启示,如现显、晓喻、吩咐、作为、使人知道等等。 都能引导我们认识神,认识神就是永生。
来源:启示由神而来,出于祂的行动和主权。真正的启示是从神以位格的身份存在的概念而来的
。凡否认这一点的人必会达到一个不合理性的结论 。
内容:神是启示的来源,也是启示的内容。而最高的启示是在基督里临到我们,“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。”(约 1:18)神在自然与恩典中教导我们有关神的不可知性与崇拜性。包括祂的公义、慈爱、大能、智慧等等。叫我们知道祂属性的完全与自决、思想与言语、旨意与美意
。但神的自我意识与属性是无限的,受造物永远无法完全了解。研究启示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我们经过受造者而达到创造主那里,并使我们在父神的心意中得到安息。
目的:神的荣耀。启示使人可以寻求神,或者可以揣摩而得(徒 17:27),而且福音必须传给万民,使信者得永生(可 16:15-16 ;约 3:16、36),这都是人的本分。但这并非启示的最高目的。因为启示是由神儿来,并依靠祂,所以祂的荣耀乃是启示的目的。
最高的启示——耶稣基督
凡看见祂的就看见了父(约 14:9)
基督徒持守的就是这个信仰,在父所差来的耶稣基督里学习认识神。
神的启示有一般与特殊之分
一般启示:
1. 自然现象与事件
2. 特指神的能力、智慧与良善的属性。
3. 给所有人,藉一般恩典制止罪恶爆发。
特殊启示:
1. 特殊方法(显现、预言、神迹)
2. 显示神的圣洁、公义与恩慈的属性。
3. 给基督徒靠着特别恩典使罪得赦免,获得永生。
启示有区别,也有密切关联。二者均由神而来,出于神主权的美意。
一般启示出于道。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,万物是藉著他造的。。祂是暗中之光,照亮一切生在世界的人(约 1:1-9) 普遍恩典
特殊启示出于道。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们中间,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。(约 1:14) 特殊恩典
先有一般启示,后有特殊启示。一般启示为特殊启示预备道路,特殊启示支持一般启示。特殊恩典引领普遍恩典,使其发挥作用。都有保守人类的目的,前者支持人,后者拯救人,都要达到荣耀神的目的。
一般启示——神在自然与历史中启示祂自己
自然:据圣经教导,创造彰显神在自然中的启示。是后来所有启示的根源与首要原则。每一件工作都证明它的创造者。
表——有造表的人。
世界——是神的工作。
此外,神继续不断地支持并治理这世界。
“其实祂离我们各人不远;我们生活、动作、存留,都在乎他。”(徒 17:27-28)
历史:神也在历史中施行祂的旨意,建立祂的工作。
“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,住在全地上,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”(徒 17:26) 洪水(创6:6-9),巴别塔(创11:7-8),定万民的疆界(出32:8;徒17:26)。。。
藉一般启示,神保守祂的子民,引导他们到日期满足的时候,使天上地下,一切所有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(弗 1:10)。
六大证据:
1)宇宙论:世界虽大,但在时空方面是有限的,因此需要一位永恒、独立的神。
2)目的论:世界在法则、合一及组织上表现了一个目的。因此指出一位全知全能的神。
3)本体论:人类在意识中有一位至高者。
4)道德论:是第三论证的结果,人不仅有理性,也有道德性。说明了有一位能保全生命或毁灭生命之圣洁、公义的赐律者。
5)世界上没有不信神的种族和人民。
6)人类历史表现出万事万物都受到一位至高者的统治。
以上所谓的“证据”不足以使人相信。在宗教与伦理,法律与审美上,多半要在乎调查者的态度是否相信。所有的见证对愚昧人来说都是无用的,因他们在心里说,没有上帝(诗 14:1),外邦人虽认识神,但不荣耀祂,也不感谢祂(罗 1:21)。但这些证据还是有其价值的,能加强人的信心,建立神在人以外的启示与神在人之内的启示之间的联带关系。
神在人以外,也在人之内启示祂自己
若人里面没反应,神在自然与历史中的启示也不能发生效用。
没有审美观——不能享受自然与艺术的美。
没有良心的声音——不能对道德法律有反应。
没有思想——不能理解神在圣经中的思想。
没有神存在与属性的意识——不会知道神在世界中的启示。
神造万物后,立刻照自己的形像与样式造人(创 1:26)。
虽然如此,人好像比喻中的浪子,远离父家,但他虽身居异地,仍想念父家,并想回去。
人在至深的堕落中,仍保留神的一点形像。神在人以外启示祂自己,也在人里面启示祂自己。祂在人心里并良心中留下了证据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